大学如四季

2019-04-23

夏,梦想

2004年夏末,或是初秋吧,西安的春和秋总是短得让人难以分辨。记得那是艳阳高照的一天,下了火车,奢侈地打了个车给司机瞅了一眼录取通知书的地址,操着一口地道的关中话“师傅,咱不拼坐不绕路,麻烦送我去上学”师傅转过头来嘿嘿一笑,这学校名字咋这么长?”绿色的城市名片风一般地跑了起来,司机舍不得开空调,车窗吹进来滚滚热流但好歹不闷,而心中充满了期待。穿过了600多年的明城墙,绕过地标建筑钟鼓楼,掠过千年古寺中的大雁塔,又瞥见省图书馆前的思想者,开过秋林公司时闻到混在一起却又独立存在的各种美味小吃,最终一路挺进了欣欣向荣的高新区,那时高新根本不堵车。然后,接下来的流程和现在在校的学弟学妹们基本上差不多:报名,见到了老师、新同学、新舍友;找到了自己的铺开始军训;基本上认识了班上的同学,尤其记住了哪个女生最好看,哪个男生最帅,踢正步的时候在讨论,回宿舍熄灯后还在讨论……

对于男生来说永恒的话题就是体育和女生,前者很有可能也是给后者做铺垫的。大一的时候,我个人热衷于足球,那时学校里成立了系队,有了联赛,甚至校队,两年前有一次在成都出差,见到了多年未谋面的老队长,我们一起在一酒吧喝着酒看了场英超的比赛,大学里一个个精彩进球依然历历在目,甚至每一个漂亮的配合与过人都仿佛发生在昨天。那时觉得四年是一个多么漫长的等待,有好多梦想与计划在脑子里蠢蠢欲动。可现实是一周就那么几节课,下午总有时间踢球,比赛后回宿舍冲个澡,穿得帅帅的出来和女生吃个饭,再回宿舍上网打游戏到深夜…不知不觉一晃就学期末了,很多还没复习就要考试了,但那时精力充沛,熬一个通宵看一门课第二天考试第一个交卷还能考80多分,那时以为自己无所不能,这样在准备做很多事情的准备状态中匆匆挥别了大一。

秋,浪漫。

大二悄无声息地到来还带来了更多的课业,但并不像大一那样孤独地存在着,我们也迎来了大一的学弟学妹们。唯一懊恼的是我们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如何扮演学长学姐的角色,作为行知第一届学员,仅能凭着校园电影、小说和其它院校的影响小心翼翼地摸着石头过河。虽然青春从不会按照既定的路线出发,但老套的剧情貌似每年都会发生。我成功追到了自己心仪的学妹。那一年和现在碰巧读到这篇文章的一些学弟学妹们遇到的一样浪漫。上课的路上、球场边、饭堂里,身边多了一个人,连世界都变得不一样,那时的自己想要成为她一辈子眼中崇拜的人,可在学业上的付出却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越来越少,得过且过。因为那时眼里的世界是美好的,蠢到认为即使一事无成我们也可以神仙眷侣云游四方。

冬,无眠。

对大三的到来倒是做了一些学业上的准备与规划,但突如其来的打击让我为这一年浑浑噩噩碌碌无为有了更加合理的借口,她选择了分开。我问了自己一万次为什么,甚至想知道为什么会发生在自己身上,那一个冬天万念俱灰。不去上课,在宿舍里抽烟喝酒,在大街上漫无目的地游荡……那种不理解甚至是想不开充斥着整个寒冬,实在是找不到形容西安那种灰色阴冷天气的词来形容那时的心情了。多年后才悟出来两件事情,一是那种天气叫做雾霾,有害。二是对于年轻人来说很多挫折来得早一些不见得就是坏事,这一年毫无建树,但否极泰来,只是用了一年的时间去触底而已,虽然有些久有些浪费,但好歹反弹了。

春,希望。

记得某一天在宿舍睡得迷迷糊糊接到舍友张旭的电话:“老杨,我在东大街认识了几个外国人,约好去回民街吃饭,你来不来?”“好啊,有酒喝为什么不来?” 一小时后我如约而至,在回民街的一个餐厅包间里见到了至今还在联系的好朋友。美国人Phil,英国的Andy和Tammera,澳洲的Mike。刚落座有些许紧张,碰了几杯啤酒很快就打成一片了,头一回一次和好几个外国人吃饭,很快就被他们不同的口音、谈吐、举手投足间的温文尔雅深深地吸引,也燃起了对他们世界极强的好奇心。

酒过三巡,他们对古都西安的好奇不亚于我对他们的好奇,大伙越聊越投机,直到饭店打烊不得不换到一个酒吧继续着我们的跨文化交流。也是因为能听懂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内容,而从中获得了极大的语言自信。得知他们第二天一大早要赶飞机去上海,不,看了看时间已是凌晨四点,飞机三个小时后就要起飞了,我们相见恨晚依依不舍走出酒吧准备道别,Phil突然说了一句跟着我们去上海吧,和舍友相视一笑,why not。

回宿舍的路上还在想怎么请假?生活费不够怎么办……但就这样结束大学生涯吗? 一想到这个我们就一致决定先到了再说。为了省钱,第二天中午买了两张硬座车票和两个牛肉夹馍便跳上了绿皮火车。两个人和几个民工挤在一起,日落后拿出了各自至今都回味起来最好吃的牛肉夹馍迎着余晖和民工大叔们羡慕的眼神一口一口地吃着……

到了大上海后白天和他们一起游览,晚上住在青年旅社喝酒聊天,在他们每一个人口中了解到不同的地域文化,就这样一晃几天过去了,在要回去的前一天竟然又偶遇了几位来自爱尔兰的大学毕业生在中国旅行,愣是让我苦口婆心地劝到了西安,一来是尽地主之谊,二来让他们知道不来西安就不算来中国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之后我们又一起去了北京……

平铺直叙这么多其实正是因为在大学生活有了这些不平凡的经历才明白一些道理。在没遇到这些外国朋友之前,不知道世界竟然比想象中的更大,有太多的东西要去学习了解,有更多的路要走,因为这个世界远比你想象中的精彩。从北京回来后,和张旭突然发现讲英语不需要再准备了,竟然可以脱口而出了,回想那几天喝一口啤酒很自然地说一串句子出来,这应该就是学语言的“任督二脉”被打通了,英文里叫tipping point。更重要的是为自己之前在如此美好的年纪里放纵自己挥霍青春感到后悔和着急,快要毕业了,作为大学生,竟然没有一件拿得出给儿时的小伙伴夸耀的事情,没有任何傲人的成绩说给家人听。大四时,还清楚地记得大一时为自己列出的一系列计划,四年就这么快吗?留给自己不到一年的时间了,在回来后的每一天都在补这几年落下的东西,要顺利拿到毕业证、学位证、还有专八证书,那段日子有点像高考,恨不得一天有48小时。同时还在筹划一件振奋人心的“大事”,2008年马上就要到了,在和外国朋友聊天的时候,我们不止一次聊到了北京奥运会期间会有多少外国人来中国,因为语言不通将会遇到各种不便,那时就萌生了一个迫切的想法,作为中国大学生我们可以做什么?在2008年元旦,我和可爱的舍友张旭组织了一个大学生志愿者协会,旨在帮助奥运期间来华的外国友人。我们同时还制作了网页、在南门广场拍摄了宣传片,网站广告词、宣传片导演、主持人、台词、策划、道具、服装全是我们亲力亲为。

功夫不负有心人,那时候没有抖音,但还是吸引了很多人。当然,为了保证收视率,有幸邀请到了当年行知的两位校花出场助阵。

在大学生活最后的几个月里,每一天都是那么地充实,一边策划奥运会服务社团的各种事务,同时囤积了大量奥运会门票,一边还在准备各种考试,最终拿上了毕业证,考下了学位证,顺利加入了党组织,遗憾的是专八没有通过。

毕业后我们去了北京,因为门票的火爆程度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期,之前囤积的门票让我们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当然,也目睹了北京奥运的辉煌,观看了许多重要的赛事,幸运的跟随美国代表团参观了美国大使馆,遇到了更多优秀的人,见识到了更大的场面。

这些都算是给自己的毕业礼物吧,竭尽所能给大学这四年留下一些将来能记得住的东西。而这也就是我的大学生活。

在此,毕业后十多年的我想说几句我对生活的感悟。其实那次从北京回来之后的努力状态一直持续到现在,每当感慨时间的匆匆,心中就会不安,心里总是想着要做些什么才行。

现在的自己同时兼三份工作,在电力公司做销售,在一家旅游翻译公司即将接手整个公司的管理,还有一家自己开的英语培训机构。在这里没有什么炫耀的意思,只是想告诉学弟学妹们一个道理,擅于利用时间,才是走向成功的捷径。不要被眼前的困境打败,只要你努力去提升自己,展露能力,在任何岗位上都有机会绽放光彩。即使毕业后也永远不要停止学习,除了自己的专业和本职工作,还要去主动了解这个世界。那样,你才会发现生活中的更多乐趣。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有些东西现在没有能力去拥有,但也一定要了解,西餐礼仪、红酒鉴赏、奢侈品等等,对民风、民俗习的认知等,我们不一定要成为达官显贵,但社会需要我们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我们那时的行知校园没有现在这么好的软硬件配给,甚至踢球时跑一步吃一嘴土,但至今记得老师们想方设法创造好的条件给我们,我们需要外教就去本部努力申请;需要请假,辅导员默默地支持……很多人说,大学四年转瞬即逝,而今天的我想说:毕业十多年了,那四年就像昨天。请各位珍惜现在拥有的学习条件,珍惜自己精力充沛的青春年华。

当有一天我们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也找到了存在的意义,我相信那时心中不再会有躁动不安,而真正的财富不光是物质的,更重要的是内心的那份从容与平静。

这两年总是听到同龄人时不时地叹气,体力跟不上了,肚子大得弯不下腰,颈椎也不好,记不住东西等等,不同的人总会在这后面加上相同的一句,要是能回到年少的时候,要是吃一颗仙丹年轻十岁……我会笑着说一句,你现在闭上眼睛,想像自己四十多岁,一切比三十多岁更糟。现在你睁开眼睛,你回到了三十多岁的时候,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一切都来得及……

人文艺术分院校友 英语0401 杨杰

Baidu
sogou